4月25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的2020年第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会暨《负利率》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金融街中心i客厅举行(网络直播)。本次论坛主题为:“改革医疗卫生体制 提升民众健康水平”——疫情下金融如何服务医疗体制改革,聚焦于公共卫生防疫、医疗制度改革、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董事长王广宇先生主持会议并致辞。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和全世界相继遭遇到了新冠疫情冲击。中国自1月下旬开始全面防疫,到今天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但是,疫情在世界其他地区还在蔓延,继欧美大范围爆发后,未来南美和非洲、印度等地区也将进入爆发期,疫情在全世界的影响还在蔓延。这应该是本世纪以来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在此期间,接连发生了美股连续4次熔断,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到负值,以及我国今天第一季度GDP增速为-6.8%。可谓大事件不断,朋友圈里有个段子说,‘2020年第一季度,我宅在家中无事可做,就见证历史了’。虽然形势严峻,但可以看到疫情带来的挑战是突发的临时性的,相信也是暂时性的。我相信,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医学的发展,疫情总会过去,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不应该受到长久的伤害。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和发展中经济,没有经济增长目标,或者把经济增长调的非常低,会让社会面对巨大挑战。比如企业要做投资,一定要对未来三五年的市场有判断,对原材料、生产工艺、研发要有投入,才可能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中长期规划,企业都不去投资了,企业不投资,老百姓就没有就业,老百姓没就业,企业没收入,国家就没有税收,经济就会变得混乱和无序。今年,中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全面脱贫、实现全民小康,打赢三大攻坚战,政府、企业、个人,整个社会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按照既定目标,做好中长期规划。”
新书揭幕仪式
以下为作者发言:
王广宇:感谢各位专家,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新书的情况,负利率作为研究课题我关注了4、5年的时间,从各个国家采取负利率政策,上世纪到2014-2015年,不少国家把他们的央行基准利率降低到零或者为负的情况,这本书更多的是对负利率的思考。
什么是负利率?
负利率意味着什么
千百年来,借钱还本付息,意味着利率的存在即让渡资金使用权而获取收益,负利率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把钱存入银行,不仅不能获得利息收入,而且还要支付银行一定的管理费,这与以往的常识似乎相悖。从我们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利率状态,负利率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各个国家央行调控政策中把存款或准备金的基准利率定义在零或负的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存款负利率的现象,去年9月欧洲央行再次将存款利率从-0.4%下调至-0.5%,同时丹麦日兰德雁行推出首例负利率-0.5%按揭贷款,这对金融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金融产品以利率来衡量,过去我们讲国债利率,今天看起来不少国债产品在金融市场也出现了负利率的情况,以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债产品--美元国债为例,这次在“3·15”联邦基准利率降到零之后,三个月到期的美元债券利率也降到了-0.02%的水平,两年期美元国债接近0.01%。所以,现实生活中,负利率的形态不只体现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体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价格上,同时体现在国债利率这样一些金融产品上,说明这件事情并不是个案,而是全体标志性的事情。利率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我们今天观察的更多的是零利率的情况比较极端,如果考虑到实际利率的事情,包括在中国,实际利率为负的现状也不少见。当前央行确定的LPR水平大概3.8%-4.05%(调息之前4.05%),但2月份的CPI是5%以上,所以,我们的实际利率就是为负的,这件事情可能会更长时间存在。
负利率的形成,伴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处在一种缓慢而艰难的低增长过程,伴随着全球巨额债务形成,也伴随着全球范围货币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交叉重叠性的思考,大家会说负利率是不是现金税,和“直升机撒钱”也有类似的地方,有财政政策的属性。这几个层面来看,负利率意味着新时代的开始。
负利率在若干金融市场里的影响
主要发达经济体很长时间在央行调控政策上把通货膨胀率作为第一个财政目标,物价稳定,保持2%左右的通货膨胀率,过去保持2%的通货膨胀率大概和经济增长速度是相匹配的,通过保持适当的通货膨胀解决就业,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如果2%的通货膨胀水平考虑到负利率因素,经济增长伴随的因素可能就变得非常特殊。
利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别是当前全世界面临经济低迷阶段,从政府角度来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现在来看,主要的经济体,包括欧洲、日本、美国这次也步入零利率和负利率区间,意味着采取低利率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某种程度上是强化财政扩张的方式,也是能够实现它整个经济调控目标状况下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
从经济增长角度来讲,我们看到财政政策一个重要的选择是扩大赤字率。现在全球255万亿债务里,政府是最大的债务人,政府的债务比重增长是非常快的,大概70万亿左右是政府(债务)。过去讲政府借这么多债,一方面要增加税收来还债,但今天如果出现了负利率调控手段,债务就有了自偿性,如果利率为负的,这个债务在很长时间,它本质上是个收敛的行为。所以,这时候政府发行债务,扩张经济或刺激经济就变成了更有效的财政政策,这个问题要用另外的角度思考,巨债时代,政府降低债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对消费者的影响之外,对政府自身债务的自偿性是不是有一些影响。
学理上来看,过去我们认为利率是中性的,特别是在不同金融体制的国家,从金融理论上,我们认为,过去发达国家是采取金融压抑,简单来说是压制利率水平,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借债发展自己的经济。而在发展中国家,更多地采取金融深化问题,放开市场利率,让有竞争力的企业都去借债。当然,这两个问题都有它的一些弊端。所以,1997年之后,以斯蒂格里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就统一这个理念,希望能够形成一种金融约束,在一个国家,既要对利率进行调控,又要尽可能让市场化发挥作用。
在这个体系之下,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主导型融资体系,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体系。过去利率是中性的,所以,这两套金融体系的选择对经济的发挥作用可以看得很清楚,今天利率变负,或者走向零利率和负利率的阶段,对经济增长发挥怎样的作用。传统的经济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出现负油价,资本出现负利率,下一步在技术面前,劳动力红利也在进一步下降,传统要素增长之间,经济增长进入新的增长模式,这很值得大家去思考一下。
总体来讲,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在负利率这样的压力之下,周小川行长、易纲行长在去年11、12月份中分别写过文章表达,中国货币政策在还有空间的情况下,不要那么快逼近零利率或负利率的空间,我们通过改革为经济提供更大的动力。我认为,这个动力,一是让我们的金融体系快速地按照市场化方向改革,二是让更多的金融资源能够发展成权益金融和直接融资体系,真正支持那些创新企业、实体企业,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可以为经济带来长远的动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