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深港城市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展)已于4月18日线上落下帷幕,回顾过往八届深双展,本届亮点在于对城市\建筑问题讨论的先锋性和概念性,问题层面涉及城市进化、资源循环、公共空间以及城乡关系等领域,旨在通过对本地及国际创意产业界的优秀设计师作品的展现,为当下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提供“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扩充公众人士对前卫建筑及规划思想的眼界。特别是在探讨科技创新与城市空间关系上,给出了独具特色的“深圳回答”。
“城市交互”作为本届双年展重要的方法论,深植于其理念、构成与呈现之中。建筑、城市规划、科技、艺术、科幻和文学等学科首次共融,形成一个实践与想象并行、现实与虚拟重叠、当下与未来交织的综合平台,其中,科技创新跨越学科壁垒,在各个作品中都呈现出与城市空间双向结合的魅力。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数据化手段进行策划、组织和完全在本地制作的展览, “城市之眼”板块主展场福田高铁站由“世界城市实验室”“移动出行”“硅基学徒”“数字社会”“设计智能”“人工生态”“抵御技术”“城市策展”八个子板块构成,从多角度探讨“城市之眼”场景对日常生活的不同影响。其展品更多的亮点体现在探讨前卫的建筑构思与先进的智能科技深度融合,并研究如何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
例如,在智能科技发展的驱动下,人对空间的感知触角更集中体现在体验感。在邓慧姝、张利、曼知灵的“城市肌肤”作品中,城市的“肌肤”被视为一个交互界面,能感受接受信息。现场实验中发现儿童青年等活跃好动的人群更热衷于以身体去“实地”考察空间设计带来的质感,而成年人更关心作品背后呈现出来的关于人与互动的数据。从互动参与的程度观察,值得思考的是那些非参与的“严肃”人群是否会被身份、性格与社会约束等因素限制了他们用身体去亲身探索空间奥妙的动力。
“城市升维”板块则更注重于城市建筑里人类所担任的角色。“未来市民”“城市炼金师”“科幻现实”三个子板块分别对应城市使用者、城市创造者和有远见的城市思想者的视角,与博物馆展览这种传统的方式相比,深双展以更多元的手段对空间进行探讨。这也体现了科技创新思维在城市空间建设中的运用,展现“以人为本”的展览内涵。
正如,张之杨“共生之城”的展项巧妙地运用“架空”和“减重”手段大大减少了旧建筑的拆除与新建筑施工生产的建筑垃圾,将高架桥柱适度植入交通系统,减去幕墙与外墙,对常规建筑进行有效的“瘦身”。这不仅扩大了建筑空间的单元尺寸,还大大提升了空间单元对未来多功能个性化定制的适应性,为未来建筑设计融合智能科技提供具备参考价值的风向标,真诚诠释了人工智能与建筑美学碰撞后的艺术火花。
“城市即展场,展览是实践”,城市科技创新立足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应聚焦于城市与城市化的主题。本届深双展的顺利举办不仅体现了科技与建筑构想深度融合后的超化学反应,还预示着建筑设计的无限想象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一绽放其梦想的翅膀,以驱动未来幸福生活的加速到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