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排列文字的人,都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想法,希望自己组合的词句,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禅。同时野心勃勃指望风靡全球,赢得荣耀。如今人们眼里只崇拜权势和金钱,从而导致文人跟政客、商人和艺人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明显强势,颐指气使。“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者暂时处于弱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低三下四任人吼,痴人说梦有憨福。大家平时揶揄或讥笑文人,只动嘴皮不出力。何必验证百无一用是书生,若想改变约定俗成,势必引起怨声载道。人一旦肚里有点文墨,便想出头露面,不仅哗众取宠,还目中无人。民间流传,许多损人利已的勾当,皆出自墨客的阴谋诡计。有些骚人确实善搞阴招,作弄人别出心裁,害人灰头土脸不说,从此抬不起头,再也挺不起腰。坊间说,只见土豪学历低,岂有秀才无功名。损招使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难怪有人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抽其筋、剥其皮,直至锉骨扬灰。然而,绝大多数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人格尊严,代代相承,铮铮铁骨,抑恶扬善,正气凜然,视死如归。不可否认,如果没有文人忍辱负重、含辛茹苦,那么五千年中华文明,谁来传承?谁来弘扬?
古往今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一群以笔为生、奋笔疾书、记录真实历史、描写和塑造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的人,史称文人。不管现实社会怎样变革与创新、撕裂与聚合、战争与和平,乃至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群人绝对不比疆场英雄逊色多少,毅然不顾身家性命,即使舍命也要坚持真理,此乃文人傲骨。忠于事实,秉笔直书家国情怀和人文历史,乃是文人追求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鲁迅先生曾经感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著名作家张修林说:并非写文章的人都算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文学界有种客观的自律要求,“文人要有自己的操守,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入自己的作品中,影响读者的判断。近代著名的文人有:鲁迅、瞿秋白、周作人、胡适、郭沫若、梁实秋、王元化、钱钟书、陈寅恪、季羡林等。”
为什么社会上对文人鄙视不屑,是因为文人之间彼此相轻,毫不留情互相批评,刚才批完对方无耻到了登峰造极。反过来被骂成卑鄙无耻无下限。就连祖宗三代都被骂得淋漓尽至,还顾什么礼仪廉耻,眼都红了,生怕语言不够毒辣,难解心头之恨。当婊子立牌坊,已经水火不容,还美其名曰学术争鸣。亏得这些人厚颜无耻到了极点,对这种毫无学术立场和道德坚守的、风吹两边倒的、奴仆心态纤毫毕现的骑墙派文人,怎么可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罔顾起码的道德良知,抛弃基本的学术底线,不惜卖身求荣,依附权贵。对待这样的文人,骂他不要脸,已经相当客气了?等到了垂暮之年,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会为自己曾经的孟浪与轻浮感到羞愧难堪。如果用毕竟是书生来解脱自己的懦弱无能,又怎能洗刷自己身上的戾气呢?人们憋着劲骂那起子没骨气的文人不要脸,我看一点不过分,恐怕还没骂到位。
我想应该找一个高挡舒服点的马桶坐下,安心守拙方得静气。我从小热爱文学,读过许多世界名著,梦想成为小说家。谁知鬼使神差,竟然变成一个电影投资人。我特別喜欢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欣赏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尤其钟爱法学研究与实践。父母曾安排他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的事务所见习。使他受益匪浅,非但熟悉了民事诉讼程序,还从法律窗口窥见了法国社会各阶层的奥秘与神奇,亲眼目睹了繁荣景象下的许多罪恶与不幸,为创作《人间喜剧》积累了大量素材。巴尔扎克在塑造人物上,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作者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和自己类似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巴尔扎克一生中最大的幸运是遇上了比自己大20多岁的贝尔尼夫人,这位女士具有完美的娇柔感,高雅的谈吐,沁人肺腑的同情心,以及慈祥的母爱。这一切深深吸引巴尔扎克,使他感受到从小没有领略过的母爱般的温情暖意。他把她称为母亲、朋友、家属、伴侣和顾问。
我沒有巴尔扎克那样的际遇,经历的人与事也不尽相同,国家、地域、人种、文化、风情、习俗等均不同,思想意识与人文情怀亦是天上地下。我的人生经历绝对也是不同凡响,波澜壮阔、丰富多彩,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回首往事,就像打开一幅零乱的长卷,很多人物的形象与特征,还没有完美的表现出来。早晚有一天,我会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手法,把他们激活,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的童年、少年在山里度过,当过下放知青,解放军战士,汽车修理工,拖拉机、卡车司机,医药仓库保管员,行署机关职员,市长专车司机兼文秘,大学中文系学生,外资企业办公室主任,招商局副局长(经发实业副总经理),民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地产公司经理,沙石公司经理,房地产公司经理,冷冻公司经理,驻京办主任,北京文化投资董事长,中国法治片投资人,美国总会荣誉主席,美国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美国航空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团支部副书记,流动党支部书记,省市县三级商会常务理事、常务副会长、会长,中国检察官文联影视协会特邀理事,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全国新闻协会理事等,我自己不小心,已荣幸在几十个工作岗位上,体验过角色亲临。加上几百万字的流水日记,结识了最高层党政军、纪检、组织、宣传、政法、公检法等机关的各级领导。从问政中南海,到乡村基层政府,都有过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不觉中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真是不写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有那么一大堆头衔,确实经历颇丰。然而,最吸引和令我心仪并愿毕生追求的一个光荣头衔一一中国文人。
(作者介绍:张齐英,中国法治电影出品人,北京飞天魅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江西联合总会荣誉主席。正在出品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系列院线电影《中国警察故事》《中国检察官故事》《中国法官故事》。检察影片《无法证明》获得2016年美国·洛杉矶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关键词: